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城管系认知实习圆满结束——“行走的课堂”把城市变成专业学习的另一本教科书

发布时间:2025-07-20   信息来源:    浏览量:

为深化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对学科的理解,搭建理论与实践衔接的桥梁,2025年7月3日至15日,Ray竞技官网城市管理专业24级本科生在曹丹、郭华、李知一等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13天的认知实习。通过实地走访、专题讲座、线上学习等形式,深入城市更新现场、政务服务一线、基层治理单元及区域发展前沿,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场景的深度对接。

随着答辩汇报的完成,Ray竞技官网城市管理专业同学们的认知实习画上圆满句号。本次实习以“让城市成为教科书、把课堂搬进一线”为理念,通过“专家助学+现场研学+课题践学”三维驱动,系统回答了“城市管理到底管什么、怎么管、为谁管”三大核心命题,为同学们后续四年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奠定了可感、可触、可用的“地基”。

专业讲解:把“最难的理论”翻译成“最鲜活的故事”

1.王晖老师围绕城市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展开授课。讲解了城市居民行为心理对城市空间利用、公共服务需求的影响。

2.龙瀛教授聚焦城市大数据与智慧管理主题。介绍了城市大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的前沿技术讲解了如何借助大数据构建城市模拟模型,为城市规划调整、交通拥堵治理等管理决策提供精准依据,拓宽学生对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认知。

3.石会娟总工为同学们开展陕西省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线上讲座,深入剖析陕西省城市更新的政策背景与实践路径。

  

  

现场教学:九个场景,九种城市治理密码

工业遗产活化:城市更新的“新旧共生”样本:7月3日,实习团队首站探访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作为西安工业遗产改造的典型案例,园区保留了原西安冶金机械厂70%的工业结构——斑驳的红砖墙体、高大的钢架车间、锈蚀的机床齿轮经改造后,与现代文创办公空间、景观装置有机融合,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产城融合格局。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改造过程中通过结构加固与功能重构,既保留了“抓革命、促生产”等历史印记,又引入近百家设计企业,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这一实践让大家直观理解了“城市更新不是简单拆旧建新,而是在历史文脉延续中注入新功能”的专业内涵。

  

智慧政务创新:“放管服”改革的基层实践:7月4日,团队前往未央区行政审批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这里以“一窗受理、智慧赋能”模式推动政务服务转型:大厅电子屏实时展示服务窗口数量、按时办结率、业务办理分析等数据,20台自助终端机覆盖社保、公积金等高频业务,“潮汐窗口”动态调整服务资源,90%以上事项实现“一窗通办”,平均办理时间缩短60%。同学们在这里切实感受到了数字技术对政务效率的提升作用,体现了智慧政务的包容性设计。

规划馆里的城市发展脉络:历史与未来的对话:7月8日,同学们来到位于灞桥区长安云北馆的西安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这里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为主题,运用沙盘模型、多媒体互动、VR体验等丰富形式,系统呈现了西安从古至今直至2035年的城市发展轨迹。踏入展馆,1:1000比例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沙盘震撼众人,配合灯光演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结构一目了然。在讲解中,大家了解到西安在规划时坚守“古今交融”,既着重保护明城墙、大雁塔等历史文化遗产,又在沣东新城、西咸新区等地布局现代产业,推动历史与现代协调发展。这使大家深刻认识到,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城市有序发展的关键,且规划的落地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基层治理精细化:网格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7月8日,在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同学们重点学习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详细了解了该社区网格化建设、志愿服务建设等情况。该街道通过“随手拍”APP构建“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机制,结合“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有效应对人口密集、设施老化等治理难题。同学们在这里深刻理解了“基层治理是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过程”,印证了课堂所学的“协同治理理论”。

  

区域协同发展:空港新城的临空经济实践:7月9日,实习团队走进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作为“一带一路”国际航空枢纽,其“一核三片区”布局清晰展现了临空经济的发展逻辑:依托“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跨境电商货物48小时可送达全国,RCEP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实现了区域经济与城市功能的联动升级。同学们走进关务大厅观看了园区沙盘,了解园区建设情况,随后走进一处京东物流仓库,参观物流业发展情况。在这里,大家认识到,城市管理需具备“区域协调发展”视野,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其功能布局与发展路径。

学生感言:从“我以为”到“我发现”

实习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此次实习不仅让他们对城市管理专业有了更全面、具体的认知,突破了以往的片面理解,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意识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在团队协作中,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个人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1.代浩冉:“以前觉得城市管理就是“城管撵小贩”,今天才懂“城市的核心是人”,我们要管的是需求、是服务、是体验。”

2.牛佳萌:“在政务大厅看到一位年迈大爷办完老年证,用陕西话说:“现在真是越来越省事咧!”那一刻我找到了专业价值。”

3.高靖文:“龙瀛老师一句话让我认识到——‘未来城市需要的不是更多代码,而是更多懂城市的代码工程师’,我决定辅修计算机。”

4.张璐:“原来城市管理不只是管‘城市’,更是通过产业布局、配套服务,让‘城’和‘业’真正拧成一股绳,这比课本上的图表生动多了。”

5.朱柳:“未央区行政审批局的‘智慧政务’让我印象最深。现场看到企业开办审批从好几天压缩到仅仅几个小时,工作人员说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才是真的治理温度,是科技真正的为民服务。”

6.吕晨雨:“龙瀛教授讲城市大数据时,展示的内容让我想起了‘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但他说‘数据是工具,不能代替人的判断’比如早高峰拥堵点,算法能找到规律,可解决还得考虑学校上学时间、医院位置这些‘人情’因素。这让我明白,学城市管理既得懂技术,更得懂城市里的‘人’。”

7.马依轩:“在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参观时,我被旧厂房改造的艺术展厅震撼了。墙上还留着‘安全生产’标语,却挂着现代艺术画作,这种碰撞让我突然懂了:城市更新不只是拆建,更是用空间串联起不同时代的人和故事。

未来展望:从理论走向实践,再以实践指导理论

此次认知实习为城市管理系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未来,同学们将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实习,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勇于承担任务,争取在实践中弥补不足、增长才干。希望通过这段经历,无论是继续深耕该领域,还是探索更广阔的职业空间,都能更有方向和底气,助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长为优秀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13天很短,但足以让一群城市管理“萌新”与城市完成一次深度握手,未来的城市管理者们已悄然踏上征途。

关闭

版权所有:雷竞技(RAYBET)官方网站-全球领先的电竞赛事平台 | 站点维护:信息网络中心 | 联系邮箱:ggglxy@xauat.edu.cn | 联系电话:029-82203303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 草堂校区 地址:西安市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 7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