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与优化路径调查”团队开展暑期实践,深入调研西安县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与优化路径,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团队首站到洩湖镇。62岁的王淑琴正带工人剪樱桃枝,她盼着搞采摘节。“樱桃甜但放不久,往年熟了连夜往西安运。”她指着新修的观光步道,“镇上修了路,周末有城里人来。搞采摘节能多卖钱,还能让娃娃看看樱桃咋长的。”她和同学们对着地图,标了周边3公里的民宿,想试试“采摘+住宿”。团队成员建议可以划分加工体验区,让游客自己体验做樱桃酱、果干等产品,增强特色农业体验感。

蓝桥镇在蓝田最南端,旅游还只是“看风景、吃农家饭”。村支书指着一片空地说:“去年夏天来不少露营的年轻人,村里没水没电,住一晚就走了。我们想搞露营基地,怕破坏环境,也不知道咋申请手续。”团队成员查询生态保护条例,画了简易规划图:露营区设在竹林边,避开核心生态区,建议装太阳能供电设备,实现环保与增收双赢。

红色革命旧址旁,杂货铺店主陈建军望着货架上的土蜂蜜,面露愁容:“蜂蜜品质上乘,无奈游客参观完纪念馆便离去,鲜有购买。”团队发现,红军标语纪念馆和2公里外的五味子种植园,因为没指引、没接驳车,各干各的。他们沿山路走了两趟,记下观景的地方,建议在纪念馆出口设农产品展销点,形成“红色教育+农产品助销”专线。

本次调研,对参与学生而言,活动提供了走出课堂的实践机会,锻炼了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和政策应用能力,通过一手数据将“绿水青山”量化为“金山银山”。对蓝田县及类似区域而言,调研结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持,例如通过测算生态保护与富民增长的边际收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蓝田算法”,帮助解决产业融合难题,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态效益。